加入書籤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 我的書架 | 手機閱讀

趣書網 -> 仙俠小說 -> 火天伏魔錄

第2章 楔子二 : 山雨欲來風滿樓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楔子二:山雨欲來風滿樓

    西江煙雨哭,

    北國江山無;

    威威華夏土,

    難逃狼與虎。

    公元907年,大唐帝國散去了強盛的最後一抹餘暉,神州大地迎來了新的殺伐與割據。中原地區群雄並起,先後建立起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五代」。

    即使是在中原之外的邊塞漠北、西域長河,戰火依舊熊熊不斷,各方勢力紛紛崛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名叫前蜀、後蜀、吳越、南唐、吳、閔、楚、南漢、南平、北漢的十個政權,史稱「十國」。

    亂世的來臨,使得天下蒼生怨聲載道、民不聊生,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各方勢力為了培植自己的力量、壯大己方的隊伍,不惜徵發民力,青壯年男性紛紛拿起武器、奔赴戰場,成為了帝王將相、諸侯梟雄手中的利刃,也成為了血色大地上悲哀的炮灰。

    以武力解決一切的世界,帶來的不僅是殺戮,還有為對抗殺戮而被迫開始的自強。就在四方諸侯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殺伐的同時,遊走邊荒的武林中人也沒有坐以待斃,他們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在這戰火紛飛的時代生存下來。當一些頗具規模的武林門戶紛紛站穩腳跟之時,所謂的江湖秩序便應運而生。

    這個所謂的秩序在亂世的土壤中不斷的滋生成長,逐漸發展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凡身在武林者,皆在體系之內。這個體系被所有的武者稱作「三教五宗八派四十九門」。

    所謂「三教」,指的是「僧、道、俗」三個宗家,凡是以「儒釋道」作為人生信仰之人,盡皆包含在三教之內。平民百姓尚且另當別論,但身為武者,沒有精神上的信仰是萬難立足於江湖的。然而教義雖廣,卻並不能成為武林中人唯一的規範。所謂「人上一百,行行色色」就是這個道理。於是乎在這「三教」的影響之下,武者們各有所悟、各取所需,便催生出了「五宗八派四十九門」。

    所謂「五宗」,指的是少林正宗、崑崙正宗、無極正宗、天地正宗和蓮花正宗。此「五宗」分別包含了「三教」中的眾多武者,「八派四十九門」無不囊括於此。「八派」,即「少林派、峨眉派、崑崙派、蓮花派、蜀山派、遼東派、密宗派、海外派」。

    少林正宗,武林中最具歷史的正宗門派,佛道武道並舉的武林豪門。自北魏太和十九年,少林總院在河南登封少室山落成之時,似乎就註定了這座武林宗家非凡的發揚與傳承。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一宗家在江湖上的影響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所包含的各類武學更是威震江湖,甚至引得天下群雄也為之刮目。

    後人有詩讚曰:古剎名山眼底收,還寒時候少林游;

    疊步飛騰武姿威,步步高深影永留。

    峨眉正宗,取上古修道習武之聖地峨眉山,是深受道家教義影響誕生的武林宗家。多年來峨眉派的武林弟子秉持着匡扶正義、懲惡揚善的信條,深受黎民百姓的愛戴及武林同道的尊重。在這戰火紛飛的亂世,「峨眉」二字成了浩然正氣的標誌,成名的劍俠更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少年壯士都以能加入「峨眉派」為榮。

    後人有詩讚曰:忽然豎發一頓足,崖石迸裂驚沙走;

    來去星女擲靈梭,夭矯矢魔翻翠袖。

    百折連腰盡無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場,鼻息無聲神氣守。

    崑崙正宗,因其發祥地源自西域崑崙山而得名,據說在遙遠的先秦時代,崑崙正宗的傳人就已經出現了。但因為西域地界遠離中原,多年來崑崙正宗的傳人鮮有踏足中土者,換言之,能夠不遠千里來到中原並闖下名號之人,必有其絕對過人之處。尤其是在內功修為與精神戰法上的造詣,崑崙正宗的武學更是在整個江湖上獨樹一幟。

    後人有詩讚曰:移將北斗過南辰,兩手雙擎日月輪.

    飛趁崑崙山上去,須臾化作一天雲.

    天地正宗,武林俗家弟子大量雲集的武學宗家,覆蓋範圍最廣,對整個江湖運轉的影響也可謂最為深遠。一代代天地正宗弟子紛紛入世,憑藉着一腔熱血和滿身的武藝,將個人命運與天下蒼生緊緊聯繫在一起,其中出將入相、贏得生前身後名者,更是數不勝數。

    後人有詩讚曰:華夏兒女武為尊,今朝露穎麾下分;


    劍光如電槍如龍,血染神州萬年魂。

    蓮花正宗,仍然是「儒釋道」中「道」家的秉承者,「蓮花」這一宗家在武學上的理解和造詣絲毫不遜色於峨眉,甚至在內家功與外家功的修為上有着獨到的見解,劍走偏鋒、獨闢蹊徑。在江湖中的影響力也是如雷貫耳。「蓮花」宗家的弟子在苦練武藝的同時,也會注重思想上的修為並將之與武藝一同宣揚,因而更使這一宗家在武林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後人有詩讚曰:武林八百里何長?中有蓮花氣自香;

    飛檐走壁難逾越,內外兼修自徜徉。

    而「五宗八派」之下的「四十九」門,更是種類繁雜、形態各異,它們分別是「形意門、八卦門、太極門、練氣門、海寬門、泰山門、瓊崍門、華山門、天山門、落華門、切金門、金剛門、無為門、奉祖門、鐵嶺門、五毒門、丐幫門、唐門、崑崙門、無極門、密宗門、雁行門、八極門、韋陀門、華拳門、戰斧門、雷電門、藥王門、天龍門、青龍門、如意門、玄指門、五虎門、雙子門、五湖門、青城門、接引門、黑龍門、蜀山門、少林韋陀門、大洪門、小洪門、八掛門、西域金剛門、二郎拳門、一字慧劍門、血刀門、快刀門、鶴筆門」。

    然而,在這群雄逐鹿般紛亂的時代,「三教五宗八派四十九門」的武林宗家體系卻並不能代表整個江湖,風雨飄搖之中,也不乏體系之外、鶴立雞群的新體系,亦或是獨步江湖、無門無派的孤膽英雄。

    據《列子》記載:「東海有仙山,曰蓬萊、方丈、瀛洲、岱嶼、員嶠。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台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節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勝數。」

    民間傳說或多或少都帶有誇張的色彩,但是,《列子》中所載東海瀛洲聖地卻是實實在在的。凡夫俗子只知此乃人間仙境,卻不知這裏曾經居住着一位了不起的世外高人,即使是帝王諸侯也是如此。但是,武林之中卻早已將此人的事跡傳遍江湖了。

    傳說東海瀛洲有座神光殿,殿中有一位身穿紫袍金帶的白髮老者。當年瀛洲仙境在東海之上初現時,這位老者就已經居於其上了。沒有人知道這位老人姓甚名誰、仙鄉何處、貴庚幾何。一提到此人,出現在腦海中的便是一副仙風道骨般的飄逸形象以及虛懷若谷的修為。此人神通廣大而且濟世為懷、心善如佛,滿身的武學,曾經數次在天下危亡之際解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久而久之,這位老者在江湖中得了一個不得了的雅號——「降魔濟世神光現,天下仁者此為尊」,是為「降天」老劍尊。

    降天這般仁人志士的存在,自然引得武林人士爭相跟隨,後來,他終於以東海瀛洲神光殿為根據地,創立了獨立於「三教五宗八派四十九門」以外的新的武林宗家,江湖中人皆稱之為——「神光教」。

    公元23年,以推行新政而顯赫一時的皇帝王莽改制失敗,隨即引得天下大亂,綠林赤眉起義加上劉氏貴族的互相討伐,使得天下蒼生再度罹難。老劍尊降天不忍眼看生靈塗炭,毅然挺身而出,率領神光教上千教眾進入中原,他們一面以武力剿匪、幫助大漢王朝平息內亂;一面大量興辦粥場民宿,收留救濟因戰亂而無家可歸的貧苦老百姓,使戰爭之禍在民間受到了很大的遏制。然而,降天那仁義的生命卻終於在那時燃盡,在一次疏散災民的行動中,為了給受傷的難民輸送真氣療傷,以致內力耗盡,體內真氣逆行、經脈盡斷,最終,圓寂他鄉。

    老劍尊降天的去世引起了武林巨大的震盪,「三教五宗八派四十九門」的門掌門人紛紛沉痛悼念。然而,降天老劍尊的傳承卻得以延續,此後的數百年,神光教依然廣行仁義、布施天下,不論天下興亡、不論朝代更迭,即使是到了現如今,大唐分崩離析,神州大地再次蒙上了灰暗…….

    降天老劍尊的武林傳奇隨着歲月的流逝漸行漸遠,在江湖中逐漸只變成了美談的存在,然而天下大勢到了如今這樣的局面,仍然不乏像降天那樣在武林中特立獨行、俠肝義膽的武者。一對金剛游龍雙鐧、一副例不虛發的飛刀刀囊,再加上一部自創的武學典籍《龍驤神功》,在這朝不保夕的亂世,偏偏就有這樣一位孤膽英雄得以成就。

    這個人的名字被人喚作——「秦桓」。

    此人何許人也?能在五代十國這樣紛亂的世道獨闖江湖,定是個了不起的俠劍客了?事實上還不止如此,秦桓,字公宙,乃初唐名將秦瓊的後人。比起那位「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的秦叔寶,秦公宙的大名毫不遜色。他不僅將先人流傳的《秦家游龍鐧》絕技繼承並發揚,還與三山五嶽的武林高人為友,創出了一套威震江湖的武學,加之秦桓擅打暗器飛刀,更使他得了個了不起的諢號。

    江湖中人將這位百年難得一見的武林奇人戲稱為——「九天游龍」。而秦桓基於秦氏本身所傳創出的這套武藝被他自己叫做——《龍驤神功》。如果說廣施教義首推神光教,那麼談到行俠仗義,首當其衝的必是「九天游龍」秦公宙是也。

    自古英雄愛美人,尤其是當一位孤膽劍俠與一位巾幗英雄相遇,很容易為武林留下一段風流倜儻的人間佳話。因為命運的牽絆,秦桓就與這樣一位亂世佳人相遇了,此人乃是「三教五宗八派四十九門」中,落華門的掌門天琴女劍客之女,名曰「望月」,乃是大唐王族的後人。其人劍法精妙、身法絕倫,人送諢號「雲霄飛花」,又因其有花容月貌、驚艷動人之姿,也曾一度被賦予「武林第一美女」的稱號。

    秦桓與望月,相逢於江湖、相愛於亂世,雖歷經坎坷,卻終得喜結良緣。夫妻兩人志趣相投、情深義重,決定為復興大唐的偉業而奮鬥。其後,夫婦二人加入晉王李存勖的軍隊,先後參加奇襲潞州、掃平劉守光、南下攻梁等大大小小几十場著名戰役。後來,李存勖稱帝,國號大唐,這個政權雖被後來人稱之為「後唐」,但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唐軍勢如破竹的力量確實讓復興大唐、收復中原,變得不再遙遠。

    可惜的是,這亂世的綿延卻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公元934年,鳳翔節度使李從珂以清君側為由攻入洛陽,後唐閔帝在逃往魏州途中被大將石敬瑭俘虜,隨後被李從珂所殺,李從珂篡得帝位。李氏王族同室操戈,讓中原一度穩定的局勢重新變得混亂。

    公元936年,石敬瑭叛變,並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交換勾結契丹軍,終于于公元937年大舉南下,直逼洛陽。大將楊光遠、趙德鈞等悉數倒戈叛變,唯鎮守齊州的秦桓夫婦堅守抵抗。石敬瑭與契丹人的聯合軍攻入洛陽後,後唐末帝李從珂****而死,前線的齊州將士再無後援、糧草物資用盡,秦桓夫婦以及麾下眾將士最終全部殉難,復興大唐的使命,終成黃粱一夢。

    秦桓、望月兩夫婦為大唐的復興之夢付出了一切,他們的這份可歌可泣的忠義,江湖同道無不敬仰欽佩。

    後人有詩讚曰:出身綠林誓興唐,討賊蕩寇戰功揚;

    琴瑟不枉邊庭苦,魂散尤聞俠骨香。

    然而,這些令人盪氣迴腸的濟世為懷、俠骨柔情卻絲毫無法阻止亂世的進程,在這鐵與血的時代,江湖上更多未知的風波,早已經悄然拉開序幕.......

    (本章完)



  
相關:    墨唐  明王首輔  我真不是神探  東晉北府一丘八  妙手回春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 我是會員,將本章節放入書籤 複製本書地址,推薦給好友獲取積分 搜"火天伏魔錄" 360搜"火天伏魔錄"